強氧化劑容易同細菌的細胞壁中的脂蛋白或細胞膜中的磷脂質(zhì)、蛋白質(zhì)發(fā)生化學反應,從而使細菌的細胞壁和細胞受到破壞(即所謂的溶菌作用),細胞膜的通透性增加,細胞內(nèi)物質(zhì)外流,使其失去活性。
強氧化劑破壞或分解細胞壁,迅速擴散進入細胞內(nèi),氧化了細胞內(nèi)酶或RNA、DNA,從而致死菌原體。
能夠被強氧化劑(臭氧)殺菌后滅活的微生物,如下所述。
▲ 病毒
流行性感冒病毒、皰疹病毒、B型肝炎病毒(HB)、人類免疫不全病毒(HIV,通稱愛滋病毒)等。
▲細菌
革蘭陰性菌(水中、菌體內(nèi)毒素)、大腸菌、沙門氏菌、赤痢菌、霍亂弧菌、螺旋菌、綠膿菌、傷寒桿菌、弧菌、革蘭陽性菌(土中、水底)、鏈球菌、葡萄球菌(MRSA)、芽孢桿菌屬炭疽菌、破傷風菌、肉毒桿菌等。
▲真菌
深在性——念珠菌、隱球菌。
表在性——白癬菌、表皮菌、其他微菌類。
▲ 原蟲
阿米巴原蟲、弓槳蟲、瘧原蟲。